-->
异叶南洋杉-抖音百科
异叶南洋杉(学名:Araucaria heterophylla (Salisb.) Franco)是南洋杉科,南洋杉属乔木,在原产地高达50米以上,胸径达1.5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灰色,裂成薄片状脱落。树冠塔形,大枝平伸,长达15米以上。其小枝平展或下垂,侧枝常成羽状排列,下垂。其叶子有两种形态:幼树及侧生小枝的叶排列疏松,开展,钻形,光绿色,向上弯曲,通常两侧扁,上面具多数气孔线,有白粉,下面气孔线较少或几无气孔线。[1] 异叶南洋杉大树及花果枝上的叶排列较密,微开展,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多少弯曲,基部宽,先端钝圆,中脉隆起或不明显,上面有多条气孔线,有白粉,下面有疏生的气孔线。雄球花单生枝顶,圆柱形。异叶南洋杉的花语是高尚,它有着贵气、崇高的含义。异叶南洋杉的果实具有特色,它的果实长的非常像菠萝,但它木质的果实并不能食用。球果近圆球形或椭圆状球形,通常长8~12厘米,径7~11厘米,有时径大于长。苞鳞厚,上部肥厚,边缘具锐脊,先端具扁平的三角状尖头,尖头向上弯曲。种子椭圆形,稍扁,两侧具结合生长的宽翅。[1] 异叶南洋杉树形高大,姿态优美,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亦可作行道树。它的树枝是一轮轮平伸出来的,水平展开,层次分明,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观叶植物,与金钱松、雪松、日本金松、北美红杉,一起名列“世界五大公园树种”。[1] 南洋杉原产大洋洲诺福克岛以及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我国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作园景树,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常见盆栽供观赏。南洋杉耐阴、不耐寒、不耐干旱。喜温暖湿润气候,具较强的抗病虫、污染能力。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冬季最低温度保持在5℃以上。南洋杉喜光,需全光照,但忌强光。夏季置于室外树荫或半阴处。长期置于寒冷、阴暗的地方,植株会长得又细又高。9月应移入无霜冻、光照良好的冷室。温度应逐渐变化,10月后理想的温度为5~10℃。生长季节有规律地给植株浇水,冬季保持土壤潮湿。夏季盆土过干,冬季水量过大,空气相对温度在60%以下,都会使下层叶子发生软垂。冬季光线太暗或温度过高会造成针叶脱落或枯黄。生长季节每两周施一次无钙肥。一般2~3年在春季换一次盆,以防植株长得过高。盆土以三份壤土、一份腐叶土、一份粗砂和少量草木灰混合为好。土层的深度掌握在上层生根的芽点刚好露在土面上。[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