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祖禹-抖音百科
顾祖禹(1631年-1692年)字复初,一字景范,又字瑞五,号景范,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居常熟,顾柔谦之子,清代地理学家。[1][2][3]因世居宛溪,称宛溪先生。[4] 顾祖禹因父曾入赘常熟谭家,故生于常熟。他自幼受家学熏陶,精通经史,喜好远游。但明清交替之际的战乱使得他的家产和藏书遭受了巨大损失,生活陷入贫困,只得靠教书度日。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专心研究二十一史,参考大量地方志,搜集丰富的文献资料,并多次外出实地考察,与各种人群交流,以纠正地理书中的错误,开始着手编撰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十三年(1674年),顾祖禹曾孤身前往福建,加入耿精忠的幕府。三藩之乱失败后,他悄然北归,应聘在昆山徐乾学家坐馆,继续编撰修改《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十九年,全书初成。后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纂[zuǎn],与阎若璩、胡渭等学者共事,但修志结束后拒绝在志书上列名。回乡后,他继续修订《读史方舆纪要》。康熙三十一年,该书完成。同年,顾祖禹病逝于无锡胶山,终年61岁。嘱中表示心向故明,不仕清朝,墓碑上称“处士”。[5] 顾祖禹通晓经史与地理,撰写出《读史方舆纪要》,全书共130卷,280余万字,以经世致用为宗旨,详述历代疆域形势及历史沿革,尤其注重军事地理的考订,[5]该书被魏禧赞誉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与梅文鼎的《历算全书》和李清的《南北史合抄》并称为三大奇书。顾祖禹热爱山水,常常携剑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天下。他的诗作被顾光旭的《梁溪诗钞》和单学傅的《海虞诗话》等诗集收录。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方舆纪要州域形势说》《古本方舆书目》《宛溪集》等作品,展现了他在经史地理方面的造诣和成就。[6][7] 个人履历
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起,他参考二十一史、100多种地方志和其他大量文献,并尽一切可能“览城廓,按山川,稽道里,问关律”,实地考核异同,历时30余年,编著成130卷、280万字的《读史方舆纪要》。前 123卷叙述历代州域形势(图1 ),以明末清初的行政区划,分述各省、府、州、县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城市集镇、关塞险隘、津梁道路等。后6卷叙述川渎异同,“昭九州之脉络”。末1卷叙述分野,明“俯察仰视”之义。附“舆图要览” 4卷,有当时全国总图、各省分图、边疆分图以及黄河、海运、漕运分图。《读史方舆纪要》着重考订古今郡、县的变迁,和推论山川关隘战守的利害,是中国沿革地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图2 )。晚年,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