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温斯特·卢斯

亨利·温斯特·卢斯
亨利·温斯特·卢斯,Henry W. Luce,又名:路思义(来华之后起的中国名字),1868年9月2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市郊。[1]父亲是一个杂货批发店主,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亨利·温斯特·卢斯的童年时代正是美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代。1888年春天,亨利·温斯特·卢斯考上了耶鲁大学。1941年12月7日,73岁的亨利·温斯特·卢斯[]然长逝。

童年时期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国内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到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已大约占世界的30%,英国只占20%,而德国占17%,法国占7%。宾夕法尼亚州是当时美国东部的一个主要的工业基地,斯克兰顿位于宾州东北部,是一个著名的无烟煤产地和工矿城市。童、少年时代的亨利·温斯特·卢斯是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工矿、机械和商业环境里度过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科学技术思想对亨利·温斯特·卢斯有着深深的影响。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完整的封建农业社会,人们仍然生活在沿袭了几千年的生活模式之中,胶东半岛地区亦是如此。
1888年春天,当时美国的院校里充溢着一种开拓和走向世界的意识。因为由于经济上的腾飞,使美国人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强大。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已不满足于偏于一隅了。但此时,世界上的殖民地已被老牌帝国主义瓜分割尽,于是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和“利益均沾”的口号,积极对外拓张,经济方面的活动由商人们来代表,文化方面主要是由传教士来体现的。因此,从整个时代背景来看,亨利·温斯特·卢斯的来华传教,是挟裹在当时美国的文化拓张大潮之中的。但是,对传教士的认识决不能仅限于宗教目的。一方面,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科技文化和人文科学的传播者。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既充当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又是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先驱和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此做具体的分析。

大学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