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彩陶

新石器时期创造的器物
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仰韶彩陶是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1]
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湖北的西北部,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东至河南东部,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仰韶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绚丽的彩陶,所以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发掘的彩陶主要有瓶、钵、盆、罐、瓮等,[2]多为一般百姓使用,在这些陶罐陶瓶上,在暗红色或者是[zhě]石色的基底上,古人通过黑色的线条、三角、方块等几何图形组成图案,还有写实性的图案,比如日月星象、鱼纹、蛙纹等。[3]

历史

仰韶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开拓了新天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和华夏文明奠定了基础。因渑池仰韶圣地被誉为华夏之源,仰韶文化举世闻名。
仰韶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