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2

中国1970年代研制的超声速轻型歼击机
歼-12战斗机(代号:HAIG J-12),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的一款超声速轻型歼击机,已经成功试飞,却未能投入生产。[1][2][5]
1967年4月,中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落、中低空性能好、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的“小歼”计划。1969年7月,国营洪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洪都)完成了方案初步设计。1970年3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文件命名该机为“歼击12型飞机”,简称“歼12”,并确定了“轻、灵、短、快”的设计思想。1970年12月26日,01架歼12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中央首长做了汇报表演,被叶剑英元帅赞誉为“空中李向阳[a]。到了1975年,虽然原型机01、03架仍在试飞,但发生了两起飞行事故。1978年2月,在清理新机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时,中国空军认为歼-12战斗机的性能不够理想,决定停止歼-12战斗机研制。1979年,上级领导机关正式取消了歼-12战斗机的研制任务。[1][2][5]
歼-12为单座超声速小型歼击机。采用圆形机头,蜂腰形机身,机翼为后掠式下单翼,后缘有双缝襟翼,大后掠式垂直尾翼,全动直轴式低平尾。采用1台涡喷6乙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4050千克力。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47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达17410米,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500米。机载1门30-1航炮和1门23-1航炮,翼下2个挂点可挂载霹雳-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2]南昌飞机厂共制造了6架歼-12战斗机,虽然最终没有批量生产,但它的研制也为后来研制其他喷气式飞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