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属(学名:Pyrola),属于鹿蹄草科的一个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1]。其特点是叶基生或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花萼宿存且5深裂,花瓣5片,雄蕊10枚,心皮5个,子房上位,中轴胎座,花柱细长,柱头5浅裂[2]。蒴果扁球形,下垂,室背开裂。全球约有35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地区,也见于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已知有26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浙江省内有2种,其中天目山均有分布[3]。
形态特征
鹿蹄草属植物为小型草本状小半灌木,具有细长的根茎。叶片通常基生,有时也会聚集在茎下部互生或近对生。花朵组成总状花序,花萼5全裂并宿存,花瓣5片且易脱落,雄蕊10枚,花丝扁平无毛,花药带有极短的小角,成熟后顶端孔裂。子房上位,中轴胎座,5室,花柱单一,顶端在柱头下方可能有环状突起或无,柱头5裂。蒴果下垂,自基部向上5纵裂,裂瓣边缘常见蛛丝状毛。
生长环境
鹿蹄草属植物生长于潮湿阴凉的环境中,如森林或沙丘湿地。它们往往局部分布,但在某些区域可以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此外,还有一种无叶型的变种,这些变种依赖于特定真菌的生存,因为它们无法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