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抖音百科
1936年6月14日,德国海军与威廉港战争海军造船厂签订建造合同。1936年11月2日开始建造。1941年2月25日,提尔皮茨号正式加入德国海军开始服役,随后前往波罗的海进行海上试验。1942年初,提尔皮茨号被部署到挪威,以威胁盟军对苏联的运输船队,牵制盟军兵力。1942年7月2日,提尔皮茨号参加配合德军袭击盟军商船的跃马行动。1943年9月,提尔皮茨号攻击斯皮茨卑尔根岛上的盟军设施,随后在卡夫峡湾遭到英国小型潜艇袭击,提尔皮茨号遭到损坏后停靠在阿尔塔峡湾进行维修,随后多次遭到盟军袭击,但都未成功;9月15日,提尔皮茨被一枚5.4吨重的高脚柜炸弹击中前舷,损坏严重,不再适于航行;10月15日,提尔皮茨号停泊在哈科伊岛附近,作为浮动炮台使用;1944年11月12日,在袭击中提尔皮茨号的左舷被两枚高脚柜炸弹击中,造成提尔皮茨号损毁,战列舰的残骸沉入挪威特罗姆瑟的峡湾底部,造成971人死亡。[2]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总体设计上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该舰根据沙恩霍斯特级试航数据采用了大西洋舰首,使得舰体的稳定性和适航性都较好。动力传动系统基本沿用了一战德国战舰设计的3轴2舵标准布局。在武器配置上采用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各布置两座,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其他类型副炮。在防护方面,其主装甲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装甲带最厚处达 360毫米(14英寸),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3][4] 发展沿革
建造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