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盏

琉璃制作的盛东西器皿
1
4
琉璃盏是中国古代一种由琉璃制作而成的盛东西的器皿,[3]古称“陆离”“药玉”“水精”“罐子玉”等。[1]但“琉璃”一词并不专指玻璃,玉器、彩釉砖瓦也被古人称为“琉璃”。[2]
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1][4]但是中国古代产出的大多是铅钡玻璃绚丽多彩,却透明度不高,此时的西方则盛产钠钙玻璃,透明度远胜铅钡玻璃。[1]不过,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西方玻璃开始传入中国。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226—651年)兴起,玻璃产业兴旺,并创新了冷加工技艺。[1][4]历经两千余年,制造工艺至清代发展到顶峰。[1][4]

释义

中国古代常用“琉璃”指代玻璃(但“琉璃”一词并不专指玻璃,一些釉砂、玉器、彩釉砖瓦也被古人称为“琉璃”)。此外,古代玻璃还有“璆琳琅”、“琉琳”、“药玉”、“瓘玉”、“哨子”和“料器”等名称[2],琉璃盏多用于装饰所用。[1]

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