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清初顾炎武主编的书籍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写的一部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共120卷。该书在四库全书中被归类为史部地理类。顾炎武自崇祯十二年(1639)后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明亡后,他游历苏杭、两淮,十[]明十三陵,足迹遍及全中国,一路考察各地山川、风俗、疾苦利病,查阅了一千余部地方志书。约于康熙初年编定成书,后又不断增改,终未定稿。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现通行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创作背景

顾炎武生活的年代是明末乱世,目击时世艰难,又亲身经历倭寇 之患、建州女真的内侵、风灾水害虫灾的交替侵袭,饥民的暴动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崇祯十一年,清兵攻下[]辅城,北京因此戒严了。
第二年,顾炎武参加科举考试再一次失败。此后,他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深深感到国家处于多事之秋,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于是发愤读书,着手进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