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遗址

位于吉林省、辽宁省的的遗址
高句丽遗址,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主要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高句丽政权公元前37年定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内),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市区内)。[2]
吉林省的高句丽遗址有: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国内城、罗通山城、自安山城龙潭山城[1]。其中,国内城位于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是高句丽历史上的第二座都城,也是高句丽为时最长的一座都城[4]。辽宁省的高句丽遗址有凤凰山山城、五女山山城等。202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确认了高俭地山城、城墙[]子山城、瓦房沟山城、下古城子城址、黑沟山城、高尔山山城、塔山山城高句丽城址;确认雅河流域墓群、望江楼墓群、上古城子墓群等高句丽时期墓葬,大井遗址、大恩堡石柱子、北沟关隘、抚顺劳动公园窑址等高句丽遗址[1][5]
古代高句丽王城和王陵是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的特殊见证,五女山城、国内城和丸都山城所代表的都城建筑体系影响到以后高句丽政权的都城建设,高句丽墓葬也为石造墓和封土墓的演化提供了杰出的范例。[6][7]高句丽王城体现了人类创造力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2]。2004年,吉林省高句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2020年,吉林省高句丽遗址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AAAAA级景区[3]

历史文化

公元前37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其中,将军坟宏伟壮观,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墓基长31米,高12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墓体建筑雄伟,造型明快庄严,是高句丽建筑技艺、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碑文为汉字,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壁画上镶嵌着夜明珠、宝石,这在壁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