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第一部发表于斯大林逝世后的1954年。前苏联小说家爱伦堡在故事中反映了苏联当时面临的思想动荡,抨击了官僚主义,高扬人道主义旗帜对社会进行评判。1956年作者又发表了第二部,进一步描述苏联社会“解冻”后春天的到来。 小说《解冻》不仅是爱伦堡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也标志着前苏联五、六十年代“解冻”文学时代 的到来。
故事梗概
故事以1953年冬至次年夏苏联一个边远的小工业城市为背景,以机床厂厂长茄拉甫辽夫的工作和生活为线索,描写一群普通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38岁的厂长菇拉甫辽夫是农民家庭出身,在卫国战争战场上他曾勇敢战斗,作为厂长他懂业务、管理有方,他热爱工厂、不以权谋私,使工厂在同行中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他在工作中不喜欢有主见的人,也不关心人们的生活,总说“能过得去”就行。在家庭生活中他不解风情,把妻子比作“从前的马车夫,要价一卢布就可以把他拉到地方。”生活使他懂得上级是喜欢听喜报的,也学会了时而“瞪大眼说瞎话”。自然,围着他转的是些看风使舵、唯唯诺诺的庸才,而真正诚实能干的工程师索科洛夫斯基、柯罗捷耶夫、布莱宁这些人则只是默默工作,厂长只是使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