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的区域(或计算范围)内采出的工业储量与报销的工业储量(即该区域的工业总储量)的百分比叫回采率。
简介
损失的工业储量与报销的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矿石损失率。这两个指标从数量上表示地下资源的利用程度。根据计算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工作面(见回采工作面)、采区(矿块)、阶段和全矿回采率。中国矿山管理部门对不同矿床的回采率都有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回收。非煤地下矿山常用有用成分回采率,即采出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与报销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资源的利 用程度。有用成分损失率为损失的有用成分含量与报销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比。 矿石损失 分设计损失和生产损失两类。前者主要是矿山设计中规定不采的各种保安矿柱。后者包括矿山生产期间因地质变化采不出的部分矿体或煤层,维护采场、巷道及地质构造破坏所保留的矿柱,因深孔位置布置不当未崩下的矿石,出矿过程遗留在底板和充填料中的损失,因废石大量混入,停止放矿留在崩落采场的损失,运输过程中的洒落损失和其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矿石损失除降低资源利用效果外,将增加每吨采出矿石的开拓、采准、折旧和管理等的摊销费用。大量矿石损失将缩短矿山服务年限,并可能造成冲击地压和自燃发火等隐患。 矿石贫化 采矿过程中采出的矿石因混入废石,使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矿石贫化将增加运输和加工费用,降低矿石加工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回收率。如废石中含有有害杂质,将降低最终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