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酸,又名雅酸[1]、丑酸[2]、凑酸、腌酸[3],是由多种菜凑在一起炖煮而成,[1]是贵州省黔南州最具特色的发酵食品,它与盐酸,虾酸一起并列“三酸”[5]。 由于贵州早期恶劣的交通地理环境,导致食物贸易交换十分匮乏,并且没有冰箱保鲜食物,为了节约食物,人们将有限的自然食物放入坛子中存储以满足生存,食物储存后发酵成为酸食,即为“臭酸”,同时臭酸也替代了早期匮乏的食盐。[3]
臭酸分为“素臭酸”和“油臭酸”两种,素臭酸是使用素食原料进行发酵制成,贵州黔南地区的汉族人以及独山地区多选择素臭酸作为食用对象。油臭酸是利用肉类食材进行发酵制作而成,贵州黔南地区的布依族以及荔波、三都地区倾向于食用油臭酸。[1]即便到了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当地还保持保存粮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诸如办酒席后,有吃不完的菜肴,人们习惯将其打包回家做成臭酸吃。[3] 定义和范围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