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

明代造园学家
计成(1582-1634),字元否[1],号否道人,明代造园学家[2]松陵(今江苏吴江人)[1],常自称“松陵计无否”[3]
计成很早就开始润墨学画,熟知绘画理论,且有精湛的绘画技巧,少年时代就以善于画山水闻名乡里[3]崇祯初,计成曾为江西布政使吴玄筑园,并在扬州造有“影园”[1]。计成淡泊功名,却喜欢游历山水和风景名胜,足迹远及北京、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直到中年,才回到家乡。[3]。崇祯七年(1634年),计成创作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3][2]

生平简历

计成青少年时代家境尚可,受到良好的教育,优游于经史子集之间,于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还养成“搜奇”爱好,并在年轻时游历南北。但中年以后家境衰落,他本人也不顺利,正如其自云“历尽风尘”,一生艰辛坎坷。
计成并非出自名门望族,年轻时走南闯北,居无定所,学优登仕难以行得通。从其主观兴趣而言,他“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因此,久资林园。当然,长期从事造园,不仅是兴趣所致,还是谋生所需。在明代,由于造园市场主体是那些富贾达官,计成必然与他们打交道,但这并非依附朱门,而是凭造园技艺谋生,完全是自食其力。家庭成员中,妻子未见诸文字,他较晚得子,膝下至少有两个儿子,名曰长生、长吉。53岁完成《园冶》时,两个儿子尚处“但觅梨栗”阶段。按陶渊明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的说法,当时不足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