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

菊科蒿属植物
野艾蒿(拉丁名:Artemisia lavandulifolia[1]),别名苦艾、色古得尔音-沙里尔日、哲尔日格-荽哈、狭叶艾、小叶艾、荫地蒿 、野艾,野艾蒿是维管植物菊科蒿属植物。[1]
野艾蒿为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植株有香气。主根稍明显,侧根多;根状茎稍粗,常匍地,有细而短的营养枝。茎少数,成小丛,具纵棱,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柔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3]野艾蒿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2]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日本朝鲜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2]野艾蒿全草入药,可作为“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食用。鲜草可作饲料。[4]

形态特征

野艾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香气,有时呈半灌木状,高度在 50-120 厘米。主根稍明显,侧根繁多;根状茎较粗,直径 4-6 毫米,常匍匐于地面,其上生有细短的营养枝。​[3]
茎少数,常成小丛生长,稀见单生,具纵棱,分枝较多,分枝长 5-10 厘米,斜向上伸展。茎与分枝均被灰白色蛛丝状短柔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