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宁

北京市人民政府三届科技顾问成员
金宁1940年11月出生,天津[]县人。农艺师。毕业于北京农业学校。北京市人民政府三届科技顾问成员。

个人履历

1980-1982年,在北京郊区开发研究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成功,平均增产率约30%,亩增产荚果75公斤左右,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因而大面积推广,并沿用至今。为促进京郊和全国花生大幅度增产起了重要作用,该项技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1984年,针对塑料地膜成本较高的问题,与北京助剂二厂合作,开发研究新型低压聚乙烯塑料地膜成功,亩地膜成本降低近50%。有力地促进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1984-1986年,参加了《北京市西瓜优质高产及其延长供应期的综合技术开发》,使北京市上市商品瓜含糖量由7-8%提高到9.5-10%。西瓜供应期,由集中在7月份延长至6、7、8三个月,充分满足了首都市场西瓜供应,该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期,还引进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无粒西瓜育苗及栽培技术”,在郊区试种成功,每年种植面积约两万亩,该项目获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改进二等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引入青海省门源小油菜在京郊利用中稻前茬种植(3月初-6月初)成功,亩产量75公斤左右,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缓解了当时食油供不应求的矛盾,该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1996年,在北京郊区搞春大豆高产攻关试验,结果有三个点四亩,亩产突破300公斤大关,其中有一亩经专家验收,亩产306公斤,在我国处领先水平。

学术成果

于1983年提出一个代表气象总体的新概念“三因值”。这个代表气象总体新概念,较易于研究气候和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直观掌握气象,该论文发表于《北京农业科学》1983年第1期,题目是“降雨、日照、温度对作物产量的综合影响—三因值概念初析”。八十年代初,研究了用乙烯利控制花生后期无效花的技术,结果是:在花生始花后20-25天,喷2000ppm(有效成分计)乙烯利,喷后花量可比不喷的同期花量减少75%左右。无明显副作用。但在药力后有一定“贪青”现象。该论文发表在《花生科技》1983年第一期,题目是“乙烯利控制花生后期花的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