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溱

吕溱
吕溱(1014—1068) ,字济叔,江苏扬州人。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状元。曾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出知蕲、芜、舒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后起知池州、江宁府。神宗即位后,知杭州,改知开封府。期间,精识过人,辩讼立断。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病逝于任上,终年55岁,追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宝元元年戊寅(1038年)科登进士第310人:吕溱,字叔济。扬州人,世居歙州歙县。宝元元年进士第一名,初授将作监丞、[]州通判。历翰林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终枢密直学士。李绚,字公素。邛州依政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评事邠州通判。尝以左正言、知制[gào]奉使契丹。累迁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权知开封府,仕至判吏部流内[quán]祖无择字择之,初名焕斗,河南上蔡人,戊寅科吕溱榜进士第三。
吕溱中状元后,任亳州通判。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奏院宴饮之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
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反叛,吕溱劝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贪恋富贵,行为奸邪,仁宗不听,将他的疏奏退还。吕溱说:“论人之过而不让其人知道,是背后中伤大臣。我要拿去给他本人看,使他好为自己辩解。”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仁宗赐宴资善堂为他送行。任满徙成德军,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