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纹盆

舞蹈纹盆
舞蹈纹盆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1]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其彩陶纹饰展现了当时的人们通过舞蹈庆祝丰收或其他重要事件的情景。[2]

文物特征

舞蹈纹盆[3]于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属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品。盆高12.7厘米,口径28.5厘米。马家窑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原始文化,距今已有大约五千年历史。其彩陶制作技艺在中国原始社会彩陶发展中达到了顶峰。

纹饰描述

舞蹈纹盆的纹饰位于盆口内沿壁上,采用流畅的笔触绘制而成。纹饰共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均以平涂的方式描绘了五个手拉手的舞蹈者。为了展现舞蹈者的动态,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使头部偏向一侧,双腿则略微张开。头饰和尾饰朝向不同的方向,再加上彼此牵动的双手,营造出一种身体扭动的效果,仿佛正在跳着欢快的舞蹈。每个人的图像都被精心设计,形成了整齐有序的图案,整支队伍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周围的线条轻盈流畅,传递出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