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抖音百科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英文:Lev Davidovich Landau,俄文: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Ланда́у,1908年1月22日 -1968年4月1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凝聚态物理学奠基人,苏联科学领军人之一。[1][2] 1924年,朗道在巴库大学毕业。1927年,朗道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3]1931年回国,次年到哈尔科夫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34年,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获得列宁格勒大学理学博士与数学博士学位。[4]1937年,他回到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理论部负责人,并在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任教。1938年,朗道因“德国间谍”罪名被捕,被判处十年徒刑。在狱中,由于彼得·卡皮查等人的营救,朗道得以获释。1946年,朗道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获斯大林奖金,之后先后被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文理学院院士。1962年,朗道因对液氦理论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国外领奖,诺贝尔奖基金会打破了惯例,由瑞典大使在莫斯科授予朗道这一物理学研究的最高荣誉。1968年4月1日,朗道在莫斯科逝世,享年60岁。[1][5] 朗道是物理学界公认的天才,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2]他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被两次授予斯大林奖金,并荣膺[yīng]两枚列宁勋章和三次苏联国家奖,1954年被苏联政府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6]又是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他在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宇宙线物理、高能物理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提出重要的二级相变理论、超导理论、费米液体理论、朗道抗磁性理论等理论,在这些领域里许多术语都冠以他的姓氏,比如朗道阻尼、朗道能级、朗道去磁等等,此外朗道和学生栗弗席兹合著的十卷《理论物理学教程》成为后世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教材。[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