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山石

晶体结构复杂的矿物
符山石是矽卡岩矿床、变质和交代泥质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矿物,也见于一些碱性侵入岩体中,如霞石正长岩。符山石的晶体结构复杂,晶格中可发生类质同象替换的种类多,这种不确定性给变质反应和热力学模型计算带来困难,但符山石也因此可作为研究对应地质过程的指示剂,如符山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指示复杂的交代和变质过程、俯冲过程中的岩石成因和物质循环。符山石中U含量通常为几十到几百ppm,可作为潜在的U-Pb定年对象,直接对其展开定年研究,能够更为准确地厘定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时代以及变质和交代作用的时间,为热液、变质和交代等地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2]

简介

概述

化学式为Ca(Mg,Fe)Al[SiO][SiO](OH,F),四方晶系空间群D44h-P4/nnc,晶体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聚形,扁四方柱状,也常呈粒状、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符山石晶体常呈黄、灰、橄榄绿和褐色,含铬时呈绿色,含钛和锰时呈红褐或粉红色,含铜时呈绿蓝色;玻璃光泽,多为半透明;一轴晶,正或负光性;解理不完全;贝壳状到参差状断口折射率为1.713~1.718(+0.003,-0.013),双折射率为0.001~0.012;摩氏硬度6.5~7,性脆,密度3.33~3.43g/cm;紫外线荧光惰性;吸收光谱:464nm吸收线,528.5nm弱吸收线。
罕见的蓝色含铜符山石(cyprine)产于挪威;黄符山石(xanthite)产于美国纽约州;淡绿含硼符山石(wiluite)产于俄罗斯维留依河区。透明的符山石晶体在宝石领域中属稀少宝石,偶切磨成刻面宝石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