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它政策重点由对外抗日转移到对内反共,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之后,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确定了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

事件背景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并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亲日派和英美派发生分裂,汪精卫亲日集团公开投敌,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则继续留在抗战阵营中,但是,他们也表现出很大动摇性。

经过

1939年2月,沈鸿烈鲁村召开全省军政会议,提出四条反动措施:(一)“统一划分防线”,将八路军山东部队的防区划在滕县泗水宁阳等日伪军密集的狭小地区,以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和借日伪之手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二)“枪不离人,人不离乡”,以限制共产党扩充军队、扩大活动区域;(三)“统一行政、军不干政”,以阻止共产党、八路军进行群众工作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四)“给养粮[]统筹统支”,不准八路军自筹给养,以控制八路军的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