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六善-抖音百科
田六善(1621-1691),字兼山,山西阳城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河南太康知县、户部主事、监临清关、复监凤阳仓兼临淮关等职。在任职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罢滥徵、革奇羡,使商民称便。顺治九年(1652年),巡抚吴景道疏荐田六善才守兼优,后迁任郎中。顺治十五年(1658年),田六善被任命为江南道御史。在兵部议禁民乘马事件中,他疏言其不便,后下廷臣集议,弛禁。顺治十六年(1659年),田六善再次上疏,建议劝清吏,以鉴别贤才。 基本介绍
田六善,九年,巡抚吴景道疏荐才守兼优,迁户部主事,监临清关,复监凤阳仓兼临淮关。罢滥徵,革奇羡,商民称便。累迁郎中。十五年,授江南道御史。兵部议禁民乘马,六善疏言其不便,下廷臣集议,弛禁。十六年,疏言:“欲安民在劝清吏,乞敕各督抚实行荐举,吏部於各督抚莅任一二年后,列奏荐举何人,能否察吏安民,即可以是鉴别。议者或谓举荐清吏,无以处乎不在清吏之列者,一难也;恐督抚依旧受贿徇私,二难也;徵粮缉逃处分罣[guà]碍,三难也。然臣谓清吏果得荐举,则为清吏者见公道尚存,益坚其持守,一便也;群吏以不著清名为愧,力自濯磨,二便也;某省有清吏几人,以验政治修废,三便也;天下晓然知有能必先有守,风俗丕变,四便也;向日督抚厌憎清吏无益於己,今必且卵翼而亲爱之,五便也。不惑於三难,力致其五便,将循良兴起,不让前古矣。”下部议行。寻命巡视长芦盐政。十七年,还掌江南道事 。 康熙元年,乞假归。三年,补贵州道御史。四年,疏言:“兵部议裁山西、陕西、河南等处兵额,三营裁一营。遇裁之兵,挟久练之技,处坐困之时,穷无所归,遂为贼盗。请谕总督、提督诸臣,察已裁之兵,如弓马娴熟、膂[lǚ]力精强,仍收入伍。自后老弱必斥,逃亡不补。所渐去者疲卒,不虑其为非;所招回者劲兵,可资其实用。”下部议,令各营汰去老弱,其年力精壮者仍留充伍。又疏 言:“吏部於往日曾行之事,率皆援以为例,惟意所彼此,莫穷其弊。请敕部以上所裁定及有旨著为例者,汇为一册,敬谨遵守,馀仍循旧章。”得旨,如所请。七年,命巡视京、通仓,还掌山东道事,得旨内升,回籍待缺。 十一年,授刑科给事中,秩视正四品。疏言:“臣里居读上谕,以苏克萨哈为鼇拜仇陷,杀其子孙,连坐族人白尔赫图,恩予昭雪。臣思法律为天下共者也,以满洲劳苦功高之人,因与执政诸臣意见相左,辄牵连兴大狱,恐尤而效之,报复相寻,借端推刃。周礼有八议,罪大可减,罪小可赦。请特制昭示,满洲犯罪非反叛有实迹者,一准於律,勿妄议株连。储人才,固国本,於是乎在。”上韪[wěi]其言,下王大臣议,从之。又疏言:“圣学宜先读史。史者,古帝王得失之林也。其君宽仁明断,崇俭纳谏,则其民必安,其事必治,其世必兴必平。若夫苛察因循,恶闻过,乐逞欲,其民必不安,其事必不治,其世必衰必乱。乞谕日讲诸臣,以通鉴与经史并进。”得旨俞允。寻转户科掌印给事中。三迁至右佥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