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陈西滢(1896年5月10日—1970年3月3日)原名陈源,字通伯,江苏无锡人。[1]1910年毕业于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后入读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1922年获得博士学位。陈源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父与子》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1924年,陈源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同创办《现代评论》杂志,担任文艺部主编,并在《现代评论》周刊上开辟“闲话”专栏,发表了许多杂文。此外,他还翻译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小说。1929年,陈源成为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43年,他前往伦敦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成为国民党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
1966年,陈源退休后侨居伦敦,1970年因病去世。[2]

人物生平

1908年考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附小读书。1910年毕业于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1912年在其表舅吴稚晖的资助下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陈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主编其中的《闲话》专栏。在此期间,陈源与鲁迅结怨,二人爆发多次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