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沂(生卒年不详),原名可能为咏,以字行,号愚一子、肥遯子,是南宋时期的台州(今属浙江省)人。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但他勤奋好学,未曾放弃学业。陈景沂的主要成就在于编写了《全芳备祖》这部重要的植物专题类书,收录了280多种植物的信息。程杰的研究表明,陈景沂的真实姓名应该是陈景沂,而非其他说法。[1]
人物生平
陈景沂出生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左右,他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诗歌和文章写作。在他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前往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地游学。在宋理宗统治期间,他曾上书提出恢复国家的建议,但并未获得回应,因此他转向专注于学术研究。在宝庆元年至端平三年(1225年至1236年)之间,他居住在江淮地区的扬州、滁州、濠州等地,自称“江淮肥遯子”。在此期间,他认为了解鸟类和动物的名字对于教育至关重要,因此他开始收集古代书籍中的相关知识,并亲自观察自然环境,最终完成了《全芳备祖》的创作。之后他还去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晚年,他又回到浙东地区。在理宗宝祐年间(1253年至1258年),他对《全芳备祖》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呈献给朝廷,希望有人为其撰写序言以便出版。陈景沂的一生主要是在江淮、湘赣、浙闽等地漫游和居住,他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或担任官职,而是作为一个江湖游士度过了一生。他的唯一著作就是《全芳备祖》,其中包括了一些自己的诗词和短文。[2]
人物籍贯争议
陈景沂的身份和籍贯曾经存在争议。一些地方记录显示他是天台人,而另一些记录则提到他是泾岙(现属温岭市晋岙村)人。然而,通过程杰的研究,《全芳备祖》的实际编者应该是陈景沂本人,而不是其他人。此外,还有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陈景沂可能是陈咏或吴咏,这些观点也被证明是不正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