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大戏院

1924年建于山东青岛的戏院
永安大戏院位于平度路22号, 1924年建,原名新舞台,曾用名大舞台、光陆大戏院和新新大舞台,是解放前青岛最大的一家戏院,当年有华北第一大剧场之称,建筑面积为2445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座位1214个,楼上424个,楼下790个,舞台设备(灯光、音响、幕布)齐全。[1][2][3]

历史沿革[4][5]

永安大戏院建于1924年,为富商刘子山所建,原名“新舞台”。1933年被出售给殷宝义,改名“大舞台”。1938年9月由裴君衡、吕耕三等人接手,改名“光陆大戏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名“大舞台”。1947年1月由章耕夫等人承包,改名“新新大舞台”,同年7月发生租赁双方在报纸上互相攻击的事件,经警察局出面干涉,令戏院暂时停演。1948年2月3日,戏院因难以维持,以法币五亿元卖给柳宏林、代竹亭、王振宇等九人,更名为“永安大戏院”。1951年4月27日,戏院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接管,1955年2月文化局成立时划归文化局。文革期间1966年更名为“延安剧院”,1985年复名永安大戏院。

建筑特色

永安大戏院初建时建筑面积2445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内为门厅,门厅内为演出大厅,观众席分3层,有座位1214个,总共可容纳近3000人。青岛解放后对戏院的改造中,取消了三楼观众席,一楼“码票”席改为办公室和观众休息室,二楼两侧为走廊,长条座椅改为单人座椅,有座位16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