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让帝惠陵

位于陕西蒲城县三合村的唐代帝陵
唐让帝惠陵位于三合乡三合村东,当地人称“兄让冢”。陵主李宪,系唐睿宗李旦长子。文明元年(684年)立为皇太子。后以三弟李隆基韦后之乱有功,让太子于李隆基。开元七年(719年)被封为宁王。二十九年(741年)卒,与宪妃元氏陪葬桥陵旁,号其墓曰“惠陵”。宋开宝六年(973年),太祖下诏修[]历代帝陵,惠陵亦经整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修葺境内古迹,命蒲城县令冯方邺建城垣80丈,并于陵前竖“唐让帝惠陵”碑。《长安志》载:“陵在封阳乡(今兴镇、坡头、三合乡一带),封内十里。”现在计长150米,宽90米。其陵墓呈覆斗形状,座北向南,封土高约14米,底部周长80米。当年陵园华表天马各1对,石狮4对,石马5对,翁仲10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尚存石狮、石马各1对。“文化大革命”后,仅存西侧石马残身,1982年埋入地下。东侧地下埋有断为三截的华表。[1]     
惠陵周围曾广植翠柏,俗称“柏城”,民国初年尚存百余株,合围者居多,群众称为“云柏”,20世纪20年代后陆续被伐。[1]

纪念人物

让帝指唐睿宗李旦长子李宪,因让位于其弟玄宗李隆基,故史称让皇帝。据《新唐书·让皇帝宪传》载: “睿宗将建东宫,以宪嫡长当为太子,而楚王有功,故久不定。宪辞曰:储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帝嘉宪让,遂许之。立楚王为皇太子。以宪为雍州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后徒王宁,累封至五千五百户,开元二十九年[hōng]。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为让皇帝,葬桥陵之旁,号其墓曰惠陵。”“追赠宪妃元氏恭皇后”、“扩内置膳食千余味,药酒三十余色,其地宫建制与诸陵同”。

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