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鼻钱为贝形铜铸币,与商周时期的铜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文字。这种贝制作简单,体小量轻,以枚计值,交易、携带均很方便,因此广泛流通于楚国,成为楚国流通货币中的主要种类。蚁鼻钱因其面部多有一字或二字,或以为形似“鬼脸”或“蚂蚁爬鼻”形,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1]
楚铜贝币别称甚多,如鬼脸钱、蚁鼻钱、猿头币、蚆[bā]壳、骷髅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钱之意。其面文有10多种,按形制区分,有普通贝、鎏金贝、空壳贝、合背贝等。楚贝币的重量悬殊,轻者0.4克,重者5.6克,多数为2.5克-3.5克。[2] 战国时期楚国出现有文铜贝,分布地点遍及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境。[3]楚国铜贝多系出土文物,因其埋入地下几千年,通体锈绿深入骨胎,后人难以仿造。[4] 古币介绍
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