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所致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风疹多见于1~5岁的儿童,冬春季易发病。儿童和成人患风疹通常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有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皮疹为玫瑰红色斑疹,从头至足蔓延;枕后、耳后和颈部淋巴结常肿大并有触痛;可伴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等。风疹病毒感染最大的危害是孕妇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或死胎,甚至产下畸形儿。[1] 疾病病因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类的病毒。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家禽、飞禽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 1.传染源
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的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