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公元427年至公元482年4月11日),字绍伯,小名斗将,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迁居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市西北)。[4][5][6]刘宋龙骧将军萧承之的第三子,南齐开国皇帝(479年5月29日—482年在位)。[7][8][9][10] 萧道成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11]在对外作战、对内平叛中逐渐积累声望,获得升迁。刘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明帝去世后,萧道成受命参与辅佐朝政,期间他参与平定了桂阳王刘休范、建平王刘景泰的叛乱,声名远扬,与其他三名辅政大臣合称“四贵”。后废帝刘昱被杀后,萧道成迎立宋顺帝刘准登基即位,并击败了袁粲、沈攸之等反对他的势力。刘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萧道成接受宋顺帝禅让,登基称帝,建立南齐。萧道成身不御精细之物,每谓: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尝诏东观学士撰《史林》三十篇。[12]南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萧道成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被安葬于泰安陵(江苏省丹阳市埤城赵家湾)。[7][13][8] 萧道成结束了南方自刘宋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其在位期间提倡节俭,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较清明,被后世所称道。[13][8]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