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南洋杉

松柏纲松柏目的植物
智利南洋杉(学名:Araucaria araucana (Molina) K.Koch):成熟的树木在树冠处拥有高而挺直的树干和一束分支。年轻智利南洋杉具有'圣诞树'的形状,树干下部的分支稍后脱落。
智利南洋杉在生存过程中需要适应一些自然的山火,并可能需要由这些低水平的山火来维持种群。几个不同的变种、亚种和变型种。智利沿海山脉生长的物种与安第斯山脉的树种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

形态特征

智利南洋杉直径1-1.5米,高度30-40米。常绿乔木,枝条轮生;冬芽小。叶螺旋状排列,鳞形或卵状三角形,叶形及其大小往往在同一树上也有变异。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簇生叶腋,雄蕊多数,紧密排列,药隔延伸,具4-20个悬垂的丝状花药,排成内外两列,花丝细;雌球花椭圆形或近球形,单生枝顶,有多数螺旋状着生的苞鳞,苞鳞腹(上)面有一相互合生、仅先端分离的舌状珠鳞一,每珠鳞的腹(上)面基部着生1枚倒生胚珠,胚珠与珠鳞合生;苞鳞先端常具三角状或尾状尖头。球果直立,椭圆形或近球形,二至三年成熟,熟时苞鳞脱落;苞鳞宽大,木质,扁形,先端厚,上部边缘具锐利的横脊,中央有三角状或尾状尖头,尖头向外反曲或向上弯曲;舌状种鳞位于苞鳞的腹面中央,下部合生,仅先端分离, 有时先端肥厚而外露;发育苞鳞仅有1粒种子;种子生于舌状种鳞的下部,扁平,合生,无翅,或两侧有与苞鳞结合而生的翅。子叶通常2枚,稀4枚,发芽时出土或不出土。
智利南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