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天文学

天文学的分支之一
射电天文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电磁波频谱以无线电频率研究天体
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观测的对象遍及所有天体:从近处的太阳系天体到银河系中的各种对象,直到极其遥远的银河系以外的目标。射电天文波段的无线电技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对于历史悠久的天文学而言,射电天文使用的是一种崭新的手段,为天文学开拓了新的园地。

历史发展

在发现天体会发射无线电波之前,就已经有天体可能也会发射无线电波的想法。在1860年代,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麦克斯韦方程组就已经显示来自恒星的电磁波辐射可以有任何的波长,而不会仅仅是可见光。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实验者,如爱迪生、奥利弗·洛奇和马克斯·普朗克都预言太阳应该会发射出无线电波。洛奇曾尝试观察太阳的无线电信号,但局限于当时仪器技术的极限而未能成功。
最早辨识出的天文学无线电波源是偶然发现造成的意外收获。在1930年代的早期,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卡尔·央斯基在使用巨大的定向天线研究越洋无线电话的声音在短波上受到的静电干扰时,他注意到以纸带记录器记下的类比讯号,持续的有着来源不明但会一直重复的讯号。由于这个讯号每天有一个峰值,因此央斯基起初怀疑干扰的来源是太阳。持续的分析显示,来源不随着太阳的出没变化,而是以23小时56分的周期重复著,这个特征显示来源是一个固定在天球上的天体,才会与恒星时同步转动。通过它的观测和与光学天文的星图比对,央斯基认为辐射是来自银河,并且朝向中心星座人马座方向最强。.他在1933年公布了这项发现,央斯基本想再进一步的详细研究来自银河的无线电波,但贝尔实验室重新分配了另一项工作给央斯基,使他不能继续在天文学的领域内完成进一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