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丞

郑中丞
郑中丞[1]唐朝时期的人物,担任中丞职务。他以其精湛的胡琴技艺而闻名,在宫廷中有一定的地位[2]

人物经历

郑中丞在文宗朝期间,因其出色的胡琴演奏技巧而受到重视[3]。当时,宫中有两把名为大忽雷和小忽雷的琵琶,由于钥匙损坏被送到崇仁坊南赵家修理。这个地区是制造乐器的主要场所,其中有两个姓赵的人家手艺最为出色。时任宰相的老部下梁厚本在昭应县有一处别墅,位于该县西南,靠近渭河。一次钓鱼时,他发现一件用锦缎包裹的东西漂浮过来,长约六七尺。让家人将其打捞上来后,发现是一只装着一位女子的密闭容器。解开她的颈部绑带后,发现她还有微弱的气息。经过十天的精心照料,这位女子恢复了健康并能够说话。她说自己是内弟子郑中丞,因为冒犯皇帝的旨意,被勒令自杀并投入河中。梁厚本没有妻子,便收留了她,并且她天生擅长演奏琵琶。这把琵琶正在南赵家修理,恰好遇到政变事件,因此无人知晓此事。梁厚本贿赂了乐器工匠,买回了这把琵琶。一天晚上,他在花园里饮酒作乐,不知不觉地弹奏了几首曲子。这时,一名宦官路过听到音乐声,认出这是郑中丞的琵琶。第二天,他向朝廷报告了这一情况。文宗皇帝得知后非常高兴,派遣使者宣召郑中丞,并询问原因。随后赦免了梁厚本的罪行,允许他们结为夫妻,并给予赏赐。郑中丞凭借其卓越的技艺赢得了宠爱,但在违背皇帝旨意后,却未能得到宽恕。文宗皇帝的做法过于残忍,如果能让他继续生活下去,或许可以弥补过错。

文学创作

郑中丞还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登汾上阁》收录在《全唐诗》卷783-4中。这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南方来客交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