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国

西汉时期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
乌孙国是西汉时期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是汉代西域36国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其存在时间从中国汉代到南北朝时期,长达五个世纪。[1]
战国秦汉时期,游牧民族乌孙族在河西走廊西部建立了早期乌孙国,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国被匈奴所灭,乌孙昆弥难兜靡被杀。[2]难兜靡之子猎骄靡先被匈奴单于收养,后率领部众西迁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流域复国,建立乌孙王国。[2]猎骄靡晚年,乌孙国因王位继承问题产生纷争,国分为三。直到翁归靡继承王位,娶汉朝的解忧公主,乌孙归于一统。此后乌孙与汉联合对抗匈奴,并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获得大量战利品,国力愈发强盛。[3][4]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乌孙国再次因王位继承问题产生纷争,在汉调解下,解忧公主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匈奴夫人之子乌就屠为小昆弥,此后也沿袭此封,分立大小昆弥。[5][6][3][7]公元5世纪前,乌孙与中原有关王朝都保持着政治联系。[8]直到柔然出兵西域,攻打乌孙,乌孙被迫南迁葱岭,以后逐渐与邻近各族融合。[1]
乌孙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经济产业以畜牧业为主,也发展了一定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1][9]在政治上,乌孙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昆弥,其他官职既有仿中原丞相的大禄,也有仿匈奴分左右治之的左右大将、左右都尉等。[10]军事制度上实行全民皆兵。[11]乌孙人崇拜天地、太阳等自然现象,也存在鬼魂、祖先以及图腾崇拜,狼、马和猫头鹰都曾作为乌孙的氏族图腾。[12]

国号

日本学者羽田亨在《西域文化史·西域的民族》中认为乌孙族语言属于突厥语,从事突厥语研究的斯拉菲尔(维吾尔族)亦持此看法。乌孙是突厥语“Uysun”的音译,意为“团结”“联合”。[13][14][15]中国学者洪涛根据《汉书》所记载的三个[]侯推测古代乌孙至少由三个部落联盟组成,故而代表着“团结”“联合”的乌孙正是这种不同部落联盟组成国家的体现。中国学者钱伯礼在分析相关史料及语言后认为,乌孙族在改称乌孙之前,自号为“昆”,“昆”在突厥语中是“太阳”的意思,乌孙的称号是在猎骄靡带领全族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立国后才更改的。[16]还有一种解释是乌孙即崇拜黑色的意思。学者何光岳在《焉耆、乌孙的族源和迁徙》一文中认为焉耆及乌孙发祥于山西孝义县[yān]水一带,当地有一种鸟名叫焉鸟,两族共以焉鸟为图腾。因为焉含有红色之意,而焉鸟一身羽毛有红黑之分,所以焉耆尚红,乌孙尚黑。[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