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

唐朝时期诗人
杨巨源(755年-833年),字景山,唐代诗人。[1]
在德宗贞元五年,杨巨源成功考取了进士,开启仕途生涯。之后,他历任同州夏阳县尉监察御史等多个职位,还曾为河中节度使张弘靖效力。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最终官至国子司业。然而,在杨巨源年满七十的时候,选择了退隐回乡。宰相很欣赏他的才华,因此奏请任命他为河中少尹,在《送杨少尹序》《唐诗纪事》卷三十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五有记载。[1]
杨巨源与著名文人,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张籍和王建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交流频繁,充满尊重和敬仰。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格律严谨工整,语言优美流畅,尤其是诗的颔联和颈联,常常出现令人赞叹的佳句。即便是应酬之作,他也力求创新,如《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中有云:“代是文明昼,春当燕喜时。炉烟添[liǔ]重,宫漏出花迟。”也传诵一时。关于杨巨源的作品,后人编其诗为《杨少尹诗集》1卷,有清康熙间席氏琴川书屋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1]

简要介绍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zhuó]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诗一卷。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 《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áo]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 《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