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牧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力牧,相传为黄帝时期的国相,后用“力牧”以代指贤臣。[1]
力牧出自晋皇甫谥《帝王世纪》。黄帝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赶着一万群羊。黄帝醒来以后感叹说:“手持千钧之弩,是有奇异力量的人;驱赶一万群羊,是能领导民众为善的人。他该是国内姓力名牧的人吧!”于是在全国寻求,果然在大湖边找到了力牧,提拔他做了将军。[2]
为纪念力牧的贡献,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台,这座台名力牧台,该台历经数千年仍保存至今[a]。在力牧台,位于黄帝宫南2公里的高地,是一处四层夯土筑成的方形高台。据《河南通志》和《密县志》等古籍记载,力牧台又被称为黄台岗、拜将台、熊台等,与黄帝有关。传说中,黄帝在此举行武事活动,也用于封拜力牧。台上原有一深穴,被当地人称为摩旗穴,相传是黄帝拜将摩旗的地方。另外力牧在《史记》与西汉文献中均有记载。[3]

名称由来

民间传说,远古时代有个畜牧氏族的首领,被黄帝请去做大将,并为他取了个名叫力牧。力牧就是牧姓的始祖。力牧不但善于牧羊,还善于射箭,力量大而能拉开强弓,所以又有传说,黄帝曾任命他为丞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