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

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
1
4
水雷,是指布设于水中,用于封锁海区、航道、待机打击敌舰船或阻滞其行动,或用于破坏桥梁、码头、水中建筑等设施的一种爆炸装置。[2]水雷由雷体、引信、发火装置、仪表、辅助装置等几部分组成。[4]
水雷是由我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水中兵器。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中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了打击倭寇的侵略,最早使用了一种水雷称为“水底雷”。[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大量使用触发水雷并开始使用非触发水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雷的使用达到高峰,使用了大量技术先进的非触发水雷,如磁性水雷、音响水雷、水压水雷以及联合引信水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水雷武器的发展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陆续成功研制并装备部队多种新型水雷。俄罗斯拥有的水雷品种齐全,数量众多,包括自航水雷、自导水雷、火箭上浮水雷、定向攻击水雷等。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研制和生产水雷,现役水雷型号近百种。[2]

历史发展

起源

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水中兵器,是由中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水中兵器。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中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有倭寇船只侵扰。为了打击倭寇的侵略,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水雷称为“水底雷”。明朝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唐荆川[zuǎn]的《武论》一书中,记述了“水底雷”用于海战的情况:“水底雷以大将军(一种炮的名称)为之,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用三铁锚坠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统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破而贼无所逃矣。”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在岸上用绳索控制其爆炸的人工操纵水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