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满,为中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1]“满则扑之”,故名“扑满”。[2]
扑满,是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将其敲碎取之。[2]扑满通常由陶土制成,形状类似球形,上部开有一个狭长的投币孔,底部设有取币孔。从开始出现到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时,扑满的形制还未完全定型,这个时期的扑满多为腹部浑圆而上下窄细,用于投掷钱币的狭缝多位于上腹部,外形上较少有花纹点缀。这种风格既与扑满打碎后才能取出所藏钱财的特质有关,又与两汉崇尚节俭的风俗脱不了关系。唐代是扑满发展的兴盛时期,受到经济繁荣和崇奢风尚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美观效果。其外形多样化,装饰也较为丰富。但逐渐趋于扁平化,腹径大于通高,整个器形呈扁圆形。[3]基本可分为圆形、长 方形、桃形、乳突形和双系扑满。[3]在现代,扑满通常属于小朋友,外形常见的有小猪,小象等,以陶质为主。[1] 古往今来,人们用扑满存钱,也因扑满得到警示,还通过扑满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它无声地倡导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之风。[3]
基本解释
[earthenware money box] 存钱的瓦器,有一细长的孔,可放入钱币,要打破后才能取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