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酒

四川省绵竹市特产、五粮酿造的浓香型白酒
剑南春酒是采用五粮酿造的浓香型白酒,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省绵竹市特产,[5]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3]
唐朝时期,剑南春作为宫廷御酒而载于《旧唐书·德宗本纪》。时至宋代,绵竹酿酒技艺有了新的发展,酿制出“鹅黄”“蜜酒”。[4]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不断,剑南春酒业凋零,直到清康熙年间才逐渐恢复,出现了朱、杨、白、赵等较大规模的酿酒作坊。[6]1913年起,绵竹相继有50余家酒店、酒行、酒庄在成都西市,绵竹大曲成为成都“酒坛一霸”。20世纪40年代初,绵竹酒业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年产350多吨,并远销重庆、南京、上海等地。1951年5月,国营绵竹县酒厂成立,即"四川省绵竹剑南春酒厂"前身。1958年3月,酒厂试验出一种绵竹酿酒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原料,用这种原料酿出了“剑南春”。1960年代,剑南春生产工艺完全成熟。1974年,剑南春开始出口并入选全国八大名酒金榜,工厂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84年,中商部决定拨款1430万元扩建剑南春酒厂。1986年8月1日,剑南春酒厂试产出酒。中商部同意再拨款3500万元,扩建年产四千吨剑南春的第二新区。[4]2005年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剑南春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7]2017年12月,以剑南春为代表的中国白酒首次正式登陆联合国[8]2020年7月20日,剑南春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9]
剑南春酒是现代中国唯一载入正史的中国名酒,也是中国唯一尚存的大唐名酒,其传统酿造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a]剑南春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优质粮食为原料,并采用独创的中国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经典特色工艺——“一低、二长、三控、四适当、五精作、六结合”酿制而成。 [2]产品芳香浓郁、纯正典雅、醇厚绵柔、甘洌净爽、余香悠长、香味谐调、酒体丰满圆润,具有典型独特的风格。1979年、1984年、1989年,剑南春酒三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并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国家质量金奖”证书和金质奖章。“剑南春”牌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

名称由来

春是酒的代名词,不知从何而起,但流行于唐朝。在唐朝,唐人呼酒为“春”。如:春杯(指酒杯);春台(饭桌)等。“烧春”中的“烧”字随着历史变迁可先后理解为“熏蒸加热”、“直火加热”(唐、宋)或“蒸馏”(元及以后)。春的出现,即酒的出现,让剑南道上多了芬芳的气息和迷人酒香。剑南春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早在唐代就产闻名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这是剑南春充满了酒香韵味的历史由来。[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