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3][1]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同一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气体。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的一条定律。[4] 传说希伦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他冥思苦想多日,在跨进澡盆洗澡时,从看见水面上升得到启示,作出了关于浮体问题的重大发现,并通过王冠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5][6]人们为了纪念阿基米德,叫这条定律为“阿基米德定律”。[4]
阿基米德定律公式及其推导的数学表达式是:,[7]阿基米德定律适用于全部或部分浸入静止流体的物体,要求物体下表面必须与流体接触,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8][9]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10] 定义
阿基米德定律定义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而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是相等的。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亦即它排开液体的重量)总是与它的重量相等:重量增加(例如乘客上船或装货),它就会自动下沉一些,多排开些液体,以增加浮力;重量减少(如乘客下船或卸货),它会自动上浮一些,少排开些液体,减少浮力,从而自动维持平衡。这正是浮体的自然属性,是由阿基米德定律所揭示的。[11]其数学表达式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