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里兰卡佛教-抖音百科
斯里兰卡佛教(Buddhism in SriLanka),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之一。相传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shěn]陀于公元前3世纪传入。[1] 公元十六世纪,斯里兰卡由于屡遭外敌入侵, 佛教几乎被消灭。1880年, 美国的奥尔考特少校和俄国的勃拉瓦期基夫人, 首先在科伦坡建立了神智学会, 推动佛教的复兴。1945年, 斯里兰卡独立后, 政府把复兴佛教看作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 创办佛教学, 编辑出版《佛教百科全 书》。[2] 斯里兰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和斯里兰卡佛教交流开始于4世纪。亚洲佛教大会前任主席、斯里兰卡金刚寺法师Ven. Bhante Nanasiha Thero说,斯中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中,佛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在斯里兰卡进行佛教文化传播,是斯里兰卡历史中最为著名故事之一。两国高僧互访,带回了对方国家的技术和佛教文化,促进了佛教的发展。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必要,不仅会增进两国佛教人士间的沟通,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还会对推动两国其他层面的交流大有帮助。[3] 历史变迁
为迎请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教,国王提婆南毗耶∙帝沙曾在首都阿努拉达普拉(Arnuradhapura)兴建“大寺”(Mahāvihāra)。当时,这是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摩哂陀在此创建了大寺派。公元前28年,伐多枷摩尼∙阿巴耶王再度嗣位,为报答摩诃帝沙长老在他流亡期间给予的帮助,特在无畏山新建一座寺庙,作为摩诃帝沙的传教据点,摩诃帝沙遂与印度僧人法喜同建无畏山寺派(又名接喜派)。4世纪时,萨伽利长老又于祗[zhī]多林寺创建祗多林寺派 ,亦称南寺派。约在5世纪前期,上述三派并行。6世纪末阿枷普提王统治时期,由于王室对大寺派的扶植,使一度濒于衰亡的大寺派的势力再度复兴,其余两派均隶属于大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