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8年第7号)》批准发布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文件,首版于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2]该规范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性能、阻燃性能、无线电骚扰特性和使用说明书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3] 2017年2月10日,国家标准委下达了对《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 17761-1999)的修订。2018年1月16日,修改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正式向社会公示。同年5月17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发布,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2018年5月15日至2019年4月14日为过渡期。[4][2][5][6]2024年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多部门,就《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7]2025年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修订后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GB 17761—2018)会被替代。[8]
修订背景
1999年,《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发布实施。后来,不少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越来越快,部分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的规定,被群众称为“超标车”。这些产品性能上逐步接近电动轻便摩托车的“超标车”,安全性能较差,交通安全隐患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且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动自行车火灾在全年较大火灾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涨势迅猛。另外,由于不少车辆存在违规篡改的情况,导致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的规定,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提升,一批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涌现,但行业整体质量保障能力偏弱,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设计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抽检合格率不 高。因此,希望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10] 修订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