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霖

清朝时期官员
赵启霖(1859年-1935年),字芷荪,晚号瀞园,湖南湘潭人,清朝时期官员。[1][2][3]
光绪十八年(1892年),赵启霖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6年,赵启霖担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其在任职期间多次上疏,吁请改革官制、禁绝鸦片、改革教育、赈济灾黎,又请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从祀文庙。1907年,上《劾段芝贵及奕[kuāng]、载振疏》,揭发段以10万金向奕劻祝寿,用以贿买黑龙江巡抚事,反遭诬革职。此事引起朝野愤愤不平,御史们抗疏辞职。清朝廷迫于舆论,收回成命,赵启霖得以复职。1909年任四川提学使。次年赵启霖辞职回乡,任湖南船山学社社长,著有《瀞园集》六卷。1935年,赵启霖逝世。[2]

人物生平

赵启霖幼时家境贫寒,得族戚资助,16岁时入县学,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06年,担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九月,掌江苏道监察御史;十一月,兼署山西道监察御史。颇具维新思想的赵启霖,任职期间多次上疏,吁请改革官制、禁绝鸦片、改革教育、赈济灾黎。又请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从祀文庙,为时人称道。[2]
1907年,赵启霖上《劾段芝贵及奕劻、载振疏》,揭发直隶道员段芝贵以1.2万金购歌伎杨翠喜献于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为妾,又以10万金为庆亲王奕劻祝寿,因而换得黑龙江巡抚一职。然而,赵启霖却因弹劾三人之事反遭诬陷革职。此事引起朝野愤愤不平,御史们抗疏辞职。清朝廷迫于舆论,收回成命,赵启霖得以复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