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渠是汉武帝时期关中东部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它以“井渠法”的首创而闻名于世,在中国水利史和科技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2020年,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 龙首渠的开凿始于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公元前120年,临晋郡守严熊建言穿凿洛水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重泉(今属陕西省蒲城县)等地盐碱地问题。汉武帝刘彻采纳严熊的建议,征发一万余人动工修渠,在洛河下游开渠引水。历时十余载,北洛河流域建成了自流灌溉工程。因修建过程中挖到了恐龙化石,故名“龙首渠”。[1][2] 龙首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见证了自汉代以来中国农耕文明和水利发展的演变过程。龙首渠肇始于西汉,后筑陂于三国,重开于北周,引洛灌溉显效于唐,不绝于宋元,泉溉于明清,兴建于民国而振兴于当代。[3] 基本介绍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