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民谊

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一
褚[chǔ]民谊(1884年-1946年),字重行,原名明遗,生于浙江吴兴的一个士大夫家庭,汪精卫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历任汪伪国民政府中央党部秘书长、外交部长以及伪广东省省长等职。[1]
褚民谊自幼就接受父亲对他的儒家思想教学。1903年褚民谊留学日本,期间受反清思潮影响,多次参加政治活动。1906年前往法国,与蔡元培等人共同创办了中国印书局,宣传反清思想。武昌起义爆发后,褚民谊回到上海,并结识了汪精卫。1912年,褚民谊赴欧求学、与蔡元培等人组织“华法教育会”。1920年,褚民谊李石曾等人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以及先后担任了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同时兼任了广东医学院的院长等。此外,褚民谊在一边进行学习事业的同时,还游历于汪、蒋之间,进行政治活动,1912年褚民谊入职南京临时政府,一战爆发后,褚民谊参加了倒袁活动,1926年,褚民谊担任了中央执行委员,“四一二”政变后,褚民谊参加了反蒋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褚民谊任行政院秘书长。1939年,褚民谊参加了”和平运动“,成为了汪伪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同年8月,褚民谊被推为中央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中央党部秘书长。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褚民谊主张”当和则和”,1940年褚民谊任委员会委员长,伪国民政府建立后,褚民谊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任外交部部长,并积极帮助日本推动建立东亚新秩序,为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扩大侵略战争摇旗呐喊。1944年11月汪精卫去世后,褚民谊辞职,去往广东,1945年被捕,1946年8月23日褚民谊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处决。[1]
学者赵阳评价褚民谊:“褚民谊一生糊涂荒唐。然而今天看来,他最为糊涂荒唐的,是铁心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铸就千古骂名。如果安分研究医学,或许人生之路就要改写。”[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