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严天皇

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
光严天皇(1313年8月1日-1364年8月5日),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1]在位时间为1331年10月22日至1333年7月7日。他的本名为讳量仁,是持明院统出身的后伏见天皇第三子。光严天皇的统治期间,日本陷入了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面。他是北朝的第一位天皇,但他的统治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多。在1333年,南朝军队攻占京都,光严天皇被迫退位,结束了他的统治。

人物生平

量仁是持明院统出身的后伏见天皇的第三皇子。当时,日本的皇室分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就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在镰仓幕府的调停下,双方约定由两派出身的皇族轮流担任天皇,即两统迭立。当时所规定的皇位继承顺序是:后二条天皇邦治(大觉寺统)→花园天皇富仁(持明院统)→后醍醐天皇尊治(大觉寺统)→邦良亲王(大觉寺统、后二条嫡子)→量仁亲王(持明院统)。1326年(正中3年)阴历3月,邦良亲王被后醍醐天皇立为皇太子后,但不久就逝世了。同年(当时已改元嘉历)阴历7月24日,量仁亲王在镰仓幕府的支持下,被后醍醐天皇立为皇太子。但后醍醐天皇之前试图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因此这引起了天皇的不满。
1331年(元德3年)后醍醐天皇的倒幕计划被镰仓幕府发觉,阴历8月,后醍醐天皇逃往笠置山(今京都府相乐郡置町内),9月20日,镰仓幕府拥立量仁亲王即位,是为光严天皇。由后伏见上皇开设院政,立邦良亲王的嫡子康仁亲王为太子。翌年后醍醐天皇被捕,流放隐岐。但后醍醐天皇拒绝退位,与光严天皇并立,广义上的南北朝时代开始。
1333年(元弘3年 /正庆2年),足利尊氏率军袭击了镰仓幕府京都设置的六波罗探题,光严天皇同探题北条仲时、北条时益以及花园上皇逃往东国,但在近江的番场宿(今滋贺县米原市)被捕。(元弘之乱)5月25日,光严天皇被废黜。然而光严天皇拒绝退位。后醍醐天皇以光严是自己的废太子为由,特例尊之为上皇。这是遵循了平安时代后一条天皇尊废太子敦明亲王小一条院)为上皇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