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琴(singing saw),[1]别名乐锯(musical saw),[2]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无键、无铉、无固定位置、更无定调的特殊乐器。[3][4] 17世纪,意大利的一个伐木工人发明了锯琴。19世纪初,东南亚华侨通过广州、厦门、上海等城市把锯琴引入了中国。1988年4月,上海音乐家协会正式承认了锯琴,并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上海锯琴学会。[4] 锯琴由琴身(锯片)、锯座( 锯把)组成,[3]根据尺寸大小不同,锯琴分为高、中、低音三类。[5]演奏时,双腿膝盖(或用立架、落地架)夹住锯把处,通过左手部将锯琴弯曲成不同的S弧度,右手持马尾弓在锯背相应的部位上下拉动或用小锤敲击而发出乐音。[3]
发展历程
锯琴于十七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有一位伐木工人在休息时,拨弄钢锯,发现它会发出美妙的声音,于是他逍遥自在地敲敲打打为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突发奇想,开始用马尾弓来拉奏,后来这一发明居然在美国西部广泛流 传。伐木工人玩锯子只是出于好奇心和娱乐的需要,通过不断实践,终于用琴弓在锯子上拉出了旋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