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晔-抖音百科
范晔[yè](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1]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后迁为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为排解苦闷,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zuǎn]工作,最终著成《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孔熙先、彭城王刘义康的政变阴谋,事败被处斩,死时年四十八岁。[1] 范晔博涉经史,善为文章,通晓音律,颇以才气自负,[5]编纂有《后汉书》《狱中与诸甥侄书》等。[2][3]其中《狱中与诸甥侄书》总结了范晔对文学、史学、音乐、书法的研究心得,[2]主张文章要“以意为主,以文传意”;“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有进步意义。[6]《后汉书》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在现成体例上加以创新、变动,并且结构严谨,编排有序,[1]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7]此外,据《旧唐志》记载,范晔还著有《百官阶次》一卷,今已不存。今存者有《双鹤诗序》一篇;《乐游应诏诗》一首。[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