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博物馆为山东省寿光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位于山东省寿光市金海南路181号,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1983年10月,寿光县博物馆正式成立,1993年,更名为寿光市博物馆。2009年底,新馆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 平方米。[2]
寿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14万套(件)。其中古钱币占很大比重,尤以齐刀、汉货泉和宋代铜钱最丰。[2]其中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5件/套、三级文物498件/套。其藏品以黑陶罍最负盛名,商兽面纹铜鼎入选百大“齐鲁瑰宝”。[3]
2009年3月,寿光市博物馆参与发掘的双王城遗址获得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9年9月,又获得2007-2008年度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二等奖;2008年、2011年,分别获得省级古籍保护整理先进单位;2006年、2011年,分别获得潍坊市文博科研先进单位;2016年12月,获得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先进单位;[2]2020年12月21日,寿光市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4] 历史沿革
1958年至1971年期间,寿光市的文博工作由县文教科(文化科)负责管理。1972年,县文化馆开始配备专职文物干部,到1980年底,文化馆成立文物组,初步形成由一名组长和两名成员组成的文物管理团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