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
1
3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止观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也是最早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际,其思想起源于龙树,启蒙于慧文、慧思,最终由智顗正式创立宗派。该派以龙树为初祖,四祖智顗为实际创始人。[1][4]
天台宗渊源于南北朝时期,北齐慧文从龙树所作的《大智度论》《中论》中有所悟,确立了“一心三观”理论。其弟子慧思(515—577)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传智顗 (538-597),智顗教观总持,解行并进,他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改变了当时“南义北禅”的佛教学风,形成了以《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著作,建立了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天台宗的学说还得到了当时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这一时期,天台宗传入日本新罗,并在日本佛教成为一個很重要的宗派,还引入密教修法,称为台密。[5][6]智顗以后,天台宗五祖灌顶(561—632)多有经疏,对弘扬天台思想很有贡献。至九祖湛然(711—782)提出“无情有性”新说,即砖[]瓦石等一切无情物亦有佛性,这一时期称为“中兴台教”。唐武宗会昌法难及五代战乱后,天台宗式微。到11世纪初,吴越国忠懿王于海东搜寻典籍,高丽谛观携大批天台典籍至华,天台宗再度复兴。随后,天台分为山家、山外二派,以山家四明知礼(960—1028)影响较大。元明时期天台势力不振,幽溪、传灯、真觉等盛弘山家正宗。至蕅益智旭(1599~1655),援引唯识、禅宗之旨,以资发挥天台教观。近代谛闲(1858~1932),彼创立观宗研究社,天台学得以再次复兴。[7][8]
天台宗是属于中国文化吸收印度佛学之后,中国佛教界知识分子独立思考并有创新义理发展的新佛学理论体系。它彰显了佛教自身的发展逻辑,同时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儒学具有相当的契合性。[9][8]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天台宗对佛教原有理论进行了体系化阐释和创造性建构,以丰富的文献、精妙的哲理、缜密的教义、完备的体系得以广泛流传,并正式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影响力力至今绵延不绝。[8]从哲学的角度看,天台宗在义理与实修并重并且在两方面都有重大建树和突出表现,其哲学深度及其思辨水平在全部佛教宗派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智顗所创建的天台学说体系,不仅远远超过同时代世俗哲学,而且也在佛教哲学中独占[áo]头,直接影响到其他佛教宗派的思想理论。[8]总之作为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不管是从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还是从理论的包容性和思想深度来说,它都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座高峰,不仅对中国后来的宗教派系产生影响,而且对日、韩、越的佛教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7][8]

命名

天台宗得名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以人得名,元代蒙润天台四教仪集注》载因天台山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的常居并入寂之地,按照中土的风俗要避开名讳表示恭敬,所以用“天台”代指智顗。其二是以山命名,日本镰仓时代凝然《八宗纲要》有一则问答,问为什么名为天台宗,答是因为此宗从天台山发展而来。[2]一般认为正式使用这一名称的,是中唐湛然《法华经大意》,书中有“将释此一部妙典二十八品多有诸家,今暂归天台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