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岩寺

716年建造于德化县的历史遗迹
[jiù]岩位于德化县西北部九仙山中,始建唐开元四年(716)。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唐代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所创建,后来无比[]化于灵鹫山顶,普惠也随之圆寂,信徒们将二僧的肉身塑像,奉祀于寺院后殿,尊为开山祖师。传说无比趺化前,曾于“说法台”绝食打禅七七四十九天,期间常有灵鹫鸟前来朝拜,无比圆寂后,“灵鹫岩寺”也就因此而得名。

简介

明清年代是灵鹫岩寺的鼎盛时期,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灵鹫岩住持圆睿编[zuǎn]的《九仙山临峰谱》记载,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德行和尚的18首徒分成“九仙派”18个房支派,分别住持或开基德化尤溪、大田、沙县、安溪、永春、泉州、同安等地的寺院,至清乾隆年间各支派已有900多位僧人,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

建筑

灵鹫岩寺分前后两殿,前殿原本供奉着15尊石佛,后殿供奉开山祖师无比和普惠。早年的寺院周围有松荫修竹,朝夕云霞飘绕,庭前砌方石为池,池上立石桥,池里有午时莲,其花午开而酉苞,晌午时分烂然盈目,有诗咏其景:“秋深珠树笼云影,亭午琪莲映日华。”清进士李道泰诗:“地接天河不住倾,烟云缥缈众星明;仙人顶上簪花落,冷艳香浮削玉轻。”